; N. Z8 {% A5 x& ?) b' S% a4 R
4 [* \# H% ]$ z5 D& B, P
; A2 m; o+ _6 U" f' Y" i$ ?滁州天长 · 耕读人家 可耕可读 可写可画,可养可茶 可炊可聊,可钓可禅 …… 1 j; \+ a% }1 l3 x; ^9 R
n2 R0 Y8 Q; O: E- V; V8 d
$ C6 |( u: y( g6 D9 U Y 8 F# Y$ `! M& a
耕读人家从2002年开始陆续栽种植物。自2006年左右,改造计划开始生成,从引进树种、池塘清淤、卫生设施改造开始,到心园、方塘、可桥、也禅院等小景点一一建成,再到屋内环境提升,农耕物件的回收保存。建园所用材料,都是去周边拆迁地寻购,为的就是在节约成本的同时,能够尽量保留农村原有风貌的底色,如大量的块石、青砖、旧木梁、老坛子、水缸、磨盘等等。他们都是童年的记忆,是乡愁的代名词,改建者希望把它们保留下来,希望园子的改造是融入这片土地的。 ' U0 e- h: F6 _
. J, f5 z: u* G3 \# X+ i
# G& O* |" [3 E9 b
3 b( L! E u* U/ |, d: c" O “心园”是现有风貌中室外营造集成度最高的一处小院,利用老门板建造的院门上书古篆体“心园”二字,由此引入,石道相接,草色氤氲,花木繁盛,玉兰、梅花、茶梅、芍药不胜枚举。有梧桐斜倾,下设磨盘石桌,临方塘中植睡莲,天光云影佳景天成。人们常说凡是要以人为本,进一步追问人又当以何为本,建园者认为人当以精神为本。
$ S9 `, M1 y) d# n+ U
" }) O9 K" X) ^% }4 s+ U1 [
1 G& ?% _) e' R! r1 r. ^
# {% W( D% i- R( D1 n: L室内改造,本着舒适整洁的原则,对卫生设施、墙顶地都做了适当改造出新。原有老的木门窗、木梁都尽量保留,原先的内院搭建了透光的顶,上面又用竹子进行装饰,四面墙上装饰有农耕元素的水墨画,角落的墙上陈列着收集到的农耕器具如木犁磨盘等。如今这个内院成了会客接待的重要场所。在厢房的上层还有一间单独的客房,其外有露台,上有遮阳伞外摆座椅一套,在这里可以远眺集镇掠影,欣赏田畴风光,岂不惬意! % ]1 e: |& ]$ P' X, q" S# g
: c2 z4 L ~4 K5 Y
. Z1 a2 G6 d7 i6 H$ N$ X+ R- J1 g
) p5 S9 k" F5 y' j; z( l现如今这片村庄,改造已初具成效,农园菜园果园丰收不断,四季花木争相斗艳,村里街坊常散步至此游赏拍照,书画家好友也常择时寻至交流心得。村庄隐入林中,于进村道路入口处的栾树林边,寻石子路漫步而行,田园村色渐渐展开。至村庄近处,见一石刻,上书“耕读人家”,这是一家人为这座村庄起的一个名称,也是一家人愿景的一个呈现。 2 w! I w h, f
+ `' r& B( Y: L
1 E$ b6 D& W5 O4 l: C$ S& Y滁州天长 · 耕读人家欢迎您! . `* p. V. B# ]/ S) A" b
, C0 j5 ?2 _6 |: s d w
% i9 \; \: ]2 m2 f+ G9 s4 C/ m, z: t' d/ {" v3 N
信息来源:耕读人家、滁州文旅$ |8 H$ u# g) n4 Q" E0 D
. Z! S @+ ^) q' M" L |